安徽省书画院(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画院首页 | 画院概况 | 画院新闻 | 画院画家 | 机构领导 | 藏品展示 | 艺术研究 | 艺术展览 | 联系我们
  • 六尺巷
  • 琴韵图
  • 白马    作者-桑建国
  • 1
  • 2
  • 3

        游子归来 再造神奇 ——走进著名画家朱修立先生

          大师书童:随傅抱石、李可染写生的日子
                1960年,刚刚成立的江苏国画院组织了一次重大活动,活动目的是解决传统中国画如何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历史性问题。当时不少人提出,中国画不能反映现实,要求仇晓中国画。但是执掌江苏画院的傅抱石、亚明深感忧虑,随即集中了老中青十个国画家赴各地写生,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国画的尊严。但是正在南京艺术学院读书的朱修立被选中,和另外两个学生一起,为傅抱石等人当书童。
                傅抱石一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两万三千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用中国画的笔墨反映当时中国的建设情景,彻底改变了“中国画不能反映现实”的错误观念。这次活动造就了一个写生画派——新金陵画派。这次壮举对朱修立的影响是巨大的,傅抱石等大师的敬业精神和创作态度深深感染了他,而且形成了一个观念: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必须关注生活、关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一切、要能体会中国这一代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审美观。
                朱修立是幸运的,总能得到大师的眷顾。1978年,李可染先生到黄山写生,安徽省政府令省美协派人陪同。朱修立闻讯主动请缨,希望接触到自己仰慕已久的艺术大师。可染先生作画不喜欢别人看,拒绝了美协的好意。朱修立急中生智,乘隙表白:“我是特地来为您‘把门’,免得别人干扰您。”这样才被留下。朱修立恪尽职守,挡住了许多围观者,被可染先生渐渐接纳。与先生相处月余,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为其人品与学问所倾倒。他目睹了大师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精神,终生受益。
                在艺术道路上,两位大师给了他人格、思想、技巧上的重大影响。陆俨少先生曾说:“画画第一口奶很重要。”朱修立的第一口奶是传统的大餐,是有着丰富营养的传统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初,朱修立在艺术创作上已硕果累累,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出版了《荣宝斋画谱(72)》,成为颇受欢迎的山水画临本。
           
          游子归来:中国画的发展正脉在中国
                朱修立是学者型的画家,对美术师论研究方面也造诣颇深。“八五”新潮以及西学东渐之风,使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极大地动荡,某些人士对中国画的排斥与否定达到了顶点。强烈的自尊心与使命感促使他要亲自去国外,探究与考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找到结合点。
                从1984年至1998年,他曾多次到英、美等多个国家从事教学、艺术考察等活动。而且绘画作品在国外也极有影响,多幅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牛津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这使他对中国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自信心。他的山水画作品《山水长卷》被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并作为历代书画代表,于1990年、2005年两度对外展出,这是继张大千、傅抱石之后享此殊荣的唯一一位当代画家。
                正当绘画事业在国外蒸蒸日上之时,他又从大洋彼岸回到祖国、并定居北京。这十几年的国外亲身经历,使他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画的发展正脉在中国,任何西方绘画形式是无法替代的。而且中国绘画的终极语境是西方绘画无法相提并论的。尽管当下对西画的“具象”与“抽象”还喋喋不休,岂知中国画早已超越了“二象”之偏执。从顾恺之“以形写神”,到王维“画中有诗”以及倪云林的“逸笔草草”等,艺术主张也俱在西方之先。
                朱修立感慨地说,自己走过许多国家,之所以拿着毛笔和宣纸能够生存,是靠中国的文化,西方人对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石绝对认可的。但是我们不能跟在西方人后面跑,那样他们看不起你。他相信中国文化会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要走出去,而且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现在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画越来越受到西方的青睐。他希望青年书画家要有理想,要苦练内功,提高医术水平。国外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文化艺术,我们要拿得出有代表性的书画家和作品,否则就是一个泱泱大国的耻辱。
                另外,他认为中国画的振兴需要强大的欣赏群体,提倡要培养大量的“香客”。他将中国画艺术比作“庙”,一个庙的兴衰,关键不在高僧,而在香客。香客多了,香火旺了,庙自然兴盛。这就如生存环境和空间决定了物种会否灭绝。上世纪80年代初,当被禁锢了几十年的国门刚打开,西方文化便像潮水铺天盖地的拥扑进来,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这是继“文革”后的又一次洗礼。振兴国画,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香客”,欣赏着与创造者是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欣赏的合作者,在欣赏层次和品味上市对应的。为此,他在北京的第一场讲座就是面向普通工市民群众,只要对中国画感兴趣,都可以来听,参加交流。他说:民族文化要建立自己的讲坛,这个生存空间是竞争的,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凭着“周游列国”的艺术感悟,回国后的这几年,朱修立先生深挖传统,继往开来,便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精神,期盼山水画创作上再攀高峰。
           
          再领风骚:青绿山水与时俱进
                2007年4月底5月初,朱修立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了山水画展。画展没有故意张扬,也没有邀请名人捧场,自发来的艺术爱好者却不少。观众纷纷评价:“好几年都没看到这样高水平的画展了,件件都是精品。”
                美学家宗白华曾经说过:“凡是伟大的作品,都是雅俗共赏的》”这次展出的近60件作品,画面清新斯文,而且透出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卖弄笔墨也不故作深沉,是绘画语言的自然流露。任何层次面的看客面对这样的作品都会感到赏心悦目,撼人心魄。开幕当天,却给朱先生及观众留下一丝缺憾:正庭挂着的八尺山水却被一外国朋友买走了。这幅画本市非卖品,服务员便喊了高价,谁知那老外极懂东方艺术,画面又是他曾领略过的皖南风光,此君志在必得。无奈,朱先生只好忍痛割爱。开幕当天,主要作品从正位取下是画展很少见得。先生只能用古人的“凡事缺憾方为美”聊以自慰。
                一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次画展:“沉寂了20年,朱修立近作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如新茶一般沁人心脾。一件件有着深厚传统底蕴又极具现代意识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在他的画作中有气势恢宏的青绿山水,也有灵动率意的写意小品。他的作品野逸而不荒疏,色彩强烈而不艳俗,他重笔墨、重情趣、重胸臆,追求博大、精湛、正气。他的画作强调时代感,他的生活也紧跟时代。但现代人的一些浮躁、惊悸、焦虑、一夜暴富等诸多现代病他没有,有的只是平淡。平淡地对待身边发生地一切。”
                是啊,他的作品,无论是山塘里的浮鸭、玩耍的儿童,还是院里游走鸣禽、收获的庄稼、晾晒的苞米,都透出浓浓的生活情趣,体现出画家对农耕文明时代悠闲恬静、疏散放松的生活得理想化期盼。而且,作为学者型画家,朱先生的文化修养非常出色,他的很多题画诗文多为自撰,去那个送自然又饶有趣味,体现着画家最易平和的心态和丰富才情。
                他的山水画,在布局上十分巧妙,天地、水、云气是经营所致,而山石、数目、院落、青瓦、白墙的房屋形成画面的主体结构,虚与实、境与意得结合都出神入化。读他的画既能感受到“小桥流水”的清静,又能体会到有“大漠孤烟”的雄浑。因此有人赞道:“朱修立的艺术作品气势宏阔,现代收发运用集中,使传统的青绿山水发生创造性的变化,又将古人和今人的青绿山水拉开了距离,卓然自立,成为在当代画坛独领风骚的任务。”
                朱修立先生已年近古稀,但精力充沛,爽朗潇洒,充满朝气。他说自己正在潜心撰著一本中国绘画方面的教科书,将这些年的经验介绍给后学者。
                正当创作的丰收季节,却又要去钻研学术,朱先生总是这样出人意料。但仔细想这也是他的风格,他一直在努力作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像他在画集《自序》中写的:“人生有多种选择,我选择了画画,因为喜欢;画画有多个品种,我选了中国画,因为喜欢;中国画可以画山水、人物、花鸟,我选了山水画,因为喜欢;画山水不以名山大川味主攻题材,而选择山野乡村为主题,因为熟悉,所以喜欢;‘文革’借宿,我有机会‘周游列国’,并取得了英、美、新加坡三国定居权,但我选择了回来,因为感情才喜欢;我选择了北京定居,因为传统文化氛围好;我喜欢!我画画,希望观众喜欢,观众喜欢我喜欢!世上的事可以说出千万种理由,喜欢便是主要的理由。”
      More 画院新闻
      ·安徽省书画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丰行”活动顺利开展
      ·省书画院书画家送春联到基层
      ·关于召开全省书画院院长座谈会的通知
      ·安徽省书画院赴台湾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成功
      ·浙江画院,安徽书画院新世纪作品联展
      ·安徽省首届书画院书画作品联展在宿州倍受青睐
      ·安徽书画院书画家赴安徽华夏旅游学校采风
      ·农工党安徽书画院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安徽省书画院迎来建院三十周年
      ·实物文房四宝
      More 画院画家
       
      桑建国
       
      张洪
      桑建国 张洪 王仁华 黄少华
      耿明 石里溪 郭公达 何南燕
      More 藏品展示
      《金色年华》
      《农家小院》
      《夜深沉》
      《清溪岸上是山家》
        画院首页
        画院概况
        画院新闻
        画院画家
        机构领导
        藏品展示
        艺术研究
        艺术展览
        联系我们
      • 电话: 0551-2656425 2642249 邮箱: QQ :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荣事达大道18号
      Processed in 0.475(s)   32 queries
      update:
      memory 8.845(mb)